投訴建議
企業登錄
美麗揚州:好一幅“綠楊城郭”新畫卷
仲冬時節徜徉揚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美景不時躍入眼簾:
“微笑”的江豚躍出三江營水面,激起晶瑩浪花;東方白鸛的白羽掠過高郵湖湖面,留下驚鴻一瞥;賽艇的雙槳劃過“七河八島”,蕩出澄澈碧波;水杉的紅葉洇染瘦西湖的碧波,“飄”進游客鏡頭……江河浩蕩,滿目青綠,好一幅“綠楊城郭”新畫卷!
從國家生態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的殊榮,到全國首批“凈塑城市”、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全球城市生態修復模范市的桂冠,揚州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如磐石的定力、久久為功的韌勁,狠抓污染防治、生態修復,加快產業轉型,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揚州建設,書寫新時代綠色發展的新篇章。
俯瞰揚州三灣公園濕地美景
一滴水的“綠途”,護佑“一江清水北上”
日前,揚州市江都生態環境局監測技術人員王亮來到江都水利樞紐附近的江都西閘檢測點進行采樣。檢測結果顯示:水質為“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標準。
江都水利樞紐,是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的源頭。為護佑“一江清水北上”,揚州先后投入300億元實施水源地保護、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涵養,積極推進沿江產業結構布局優化和轉型升級,關停轉移化工企業300多家;在全國首倡并規劃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累計退養還湖10.8萬畝,建成南水北調源頭公園、三灣國家濕地公園等十大生態中心,構筑起護水輸水的生態屏障。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水文監測數據顯示,揚州段控制斷面水質連續11年為“優”,符合飲用水取水標準。
水質好不好,江豚先感知。受益于江水水質逐年提升,江豚種群數量正持續穩定增長,它們用“微笑”,為揚州水生態環境持續變好“點贊”。
孟德龍 攝
治城先治水。近年來,揚州市積極推進沿江化工企業整治、黑臭水體治理、江河湖生態修復等工作。
2022年以來,全市共完成329項水污染防治重點工程項目,整治291個長江入河排污口、3590個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率分別達100%、66.3%;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提升,污水治理率從2022年的44.3%增至2024年的70.9%。沒了廢渣、廢水,“水清岸綠”成為了大運河揚州段最美的風景。
一道灣的蝶變,“進退”抉擇彰顯生態優先
三灣,是古人水工智慧的結晶,更是今人城市更新的成果。
“我們處的這個位置是現在三灣公園的最高點‘津山遠眺’,到了春天,大家就會看到一片繁花‘簇擁’在古運河兩岸。”揚州杉灣花園社區居民楊文龍,在古運河畔住了一輩子。
袁海冬 司新利 攝
時間倒回十年前,搬離這里是他最大的期盼。原來三灣所處的東南工業區,一度集聚了農藥廠、制藥廠等89家企業,沿線水質和空氣質量不斷惡化,周邊群眾苦不堪言。
一邊是百億級的產值、十億級的財政收入,另一邊是周邊十萬居民對良好環境、美好生活的向往,揚州如何選擇?
“退!”揚州選擇對19家工業企業實施“退城進園”,堅決摒棄“有味道”的GDP,重點對三灣片區實施搬遷拆除、水系疏浚、生態修復工程,打造東南片區“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樣板。
當運河三灣再次亮相,昔日臭氣熏天的“龍須溝”搖身一變,成了風景秀麗的濕地公園。
“進!”城市的“綠色選擇”帶來的變化,不僅讓楊文龍選擇“不走了”,也讓更多人爭相前來。2018年12月,三灣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在此落戶;2023年,運河三灣公園接待游客705萬人次,今年更是頻頻火上熱搜,帶動文旅消費達到百億級別。
堅持生態優先,用心呵護每一寸土地,讓綠色成為揚州最鮮明的底色。2013年,揚州市自然濕地保護率僅為34.8%,到2022年已經達到71.5%;林木覆蓋率也從2013年的22.79%增至2023年的24.07%;長江揚州段水生生物資源和多樣性持續向好……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揚州市區人均擁有公園綠地達20.02平方米,相當于每個居民都有一個綠色“會客廳”,大大增強了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一只鳥的“歡歌”,奏響人與自然和諧樂章
在高郵市界首鎮大昌村一座輸電鐵塔的頂部,4只東方白鸛寶寶正依偎在父母羽翼下,享受著溫暖的呵護。從初來乍到,到如今成為“常住民”,這對東方白鸛夫婦已在這片土地上度過了數個春秋,今年更是迎來了4個新生命。
在哥倫比亞卡利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上,國網揚州供電公司“候鳥生命線”公益項目志愿者朱杰,以視頻發言的方式,向世界講述了揚州圍繞國家級珍稀保護鳥類——東方白鸛展開的守護共生故事。
像東方白鸛一樣,生態揚州正吸引著越來越多鳥類家族來此棲息繁衍。
據統計,僅高郵一地,就有約230只東方白鸛在70多處輸電鐵塔上筑巢定居,它們與灰喜鵲、烏鶇等常見鳥類,以及紅腳苦惡鳥、斑頭鵂鹠等揚州新記錄到的鳥類,共同構成了豐富的鳥類群落。
徐長俊 羅莉華 攝
揚州為何能成為鳥類天堂?這得益于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和強烈的生態保護意識。揚州擁有約14萬公頃的自然濕地,占全市面積的21%,為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安全的棲息地。同時,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深入人心,從為東方白鸛安裝護鳥擋板,到成立專業護鳥隊,再到建立保護地和出臺管理辦法,一系列舉措共同織就了一張嚴密的生態保護網,為鳥類等野生動物營造了一個和諧共生的家園。
根據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結果,揚州全市實際觀測到各類物種達1948種,涵蓋多個類群。萬千生物共同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生物多樣性畫卷,展現了揚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
值得一提的是,揚州生態科技新城正依托“七河八島”豐富的生態資源,謀劃打造大運河生物多樣性科普展示區。不久的將來,一座魚翔淺底、草木蔥蘢的“生態島”將出現在揚州東區,向人們講述運河生態保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揚州實踐。
一度電的“風光”,綠色新能源產業乘風而起
冬日暖陽下,在揚州里下河腹地,寶應低碳智造產業園內,“綠電廠房”頂部光伏板熠熠生輝,宛如給工廠披上了“能量鎧甲”。這些光伏板,如同微型能量轉換工廠,將太陽能轉化為清潔電能,為產業園內的企業輸送著綠色動力。
江蘇勁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專注于動力鋰電池生產的企業,自投產以來已累計使用屋頂光伏發電410萬千瓦時,平均電價低至0.7元/千瓦時,預計每年可節省電費高達123萬元。這不僅是經濟效益的顯著提升,更是綠色低碳發展的生動實踐。
廣袤的高郵湖面,強勁的風力“刮”來清潔實惠的綠電。深圳能源、融保達、華潤電力等多家企業紛紛布局風力發電,總裝機容量達數百兆瓦。
風口上,揚州綠色能源正乘風而起。
在寶應,“漁光互補”成為當地綠色能源發展的新亮點。水面上,光伏板整齊排列,既不影響漁業養殖,又能實現光伏發電,實現了土地和水面資源的高效利用。
在高郵,當地大力推進綠色能源項目,多家企業爭相布局風力發電場。不僅為揚州提供了清潔、可再生的能源,還有效減少了碳排放,保護了自然生態環境。
“未來,揚州將繼續堅定走低碳轉型道路,充分發揮風能、太陽能等綠色能源優勢,推動綠色產業持續壯大。”揚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不斷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更好保護生態環境,譜寫綠色發展新篇章。
這場聯合國會議,首次在蘇州舉辦!
日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UNEPFI)可持續金融亞太區域圓桌會議在蘇州工業園區隆重開幕。負責任銀行原則(PRB)的簽署銀行、可持續保險原則(PSI)的簽署保險公司等UNEPFI亞太地區會員機構...
2025-07-17
江蘇綠色低碳發展創新實踐——園區篇
今年6月25日是全國低碳日,主題是“碳路先鋒、綠動未來”。近年來,江蘇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理念,有效發揮城市、園區、企業等不同主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探索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形成了一批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發...
2025-07-29
荷蘭-江蘇廢棄物處置利用技術交流與產業對接會在寧舉辦
4月24日,荷蘭-江蘇廢棄物處置利用技術交流與產業對接會在南京舉行。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王燕楓、荷蘭駐滬總領事郭媚媱MarjoCrompveots出席活動并致辭,廳相關直屬單位負責同志參加會議。交流對...
2025-05-28